华侨城股票行情:文旅主业自我“造血” 介绍战略转型见成效
近日,华侨城集团旗下上市公司——深圳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(000069.SZ,简称“华侨城A”)发布了2020年年度报告。“经营业绩逆势增长,聚焦文旅业务发展”是这份报告透露出的重要信号。
年报数据显示,2020年,华侨城A实现签约销售额1051.54亿元,较上年同期增长21.96%,销售回款1032亿元,同比增长24%。除此之外,华侨城A不但“三道红线”全部转绿,其现金流更是实现了近3年来的首次回正。转型5年后,华侨城集团“文化+旅游+城镇化”的创新模式进一步得到验证。
聚焦文旅主业,战略转型见成效
2020年,华侨城A各项财务数据都亮点满满。截至2020年12月底,华侨城A剔除预售款后的资产负债率、净负债率、非受限现金短债比“三道红线”均未踩线,全部实现“绿档”。此外,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约212亿元,实现近三年来的首次回正。
对于财务的优化,华侨城A总会计师冯文红表示主要做了以下努力:不断加快在建项目的开发建设、推盘上市的节奏,积极采用股权处置、合作开发的方式加快资金的回笼。
据华侨城A发布的公告显示,2020年,华侨城A通过公开市场完成了重庆悦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70%股权、襄阳文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80%股权、太原侨辰置业有限公司60%股权等11个项目的转让工作。
彼时,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宋丁表示,华侨城A现在处于“大进大出”时代,如今剥离不良资产“瘦身”,一是为了回笼资金,二是按照华侨城集团“文化+旅游+城镇化”创新发展模式行事,这“一进一出”都是为了提高公司股权的品质和未来产品增值的潜力。
事实上,仔细观察不难发现,华侨城A这一系列动作背后与华侨城集团的战略转型不无关系。2015年,华侨城集团在原有“旅游+地产”模式上探索出“文化+旅游+城镇化”的创新发展模式,自此,去地产化成为其重要标签。然而,众所周知文旅行业资金投入大且回报周期长,没有了地产的“输血”,文旅业务短期内难以实现自我“造血”。
为了解决资金的掣肘,华侨城集团开始向轻资产性质的管理输出等逐步转型,发挥产业经验优势,在资源获取上,不仅仅是自己去拿项目,也会和相关土地方、资源占有方合作,搭建共享平台。这种共享模式下的轻资产管理输出,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。
“文化旅游上下游产业链条很长,华侨城不可能全部都涉足,只聚焦自身擅长的环节,将其他环节交给合作伙伴。”聚焦文化旅游主业,华侨城集团意在打造一个新型生态模式,通过土地资源的获取和赋能,建设完备的自循环系统,包括商业综合体、住宅、酒店、城市基建、城市公共空间、艺术展馆等,形成完整配套,以文旅为主链贯穿起整个生态,从而提升区域价值,将自身的“造城”优势发挥到最大化。
可预见的是,未来一个时期内,第一期货网华侨城集团还会继续实施科学严谨的资产运作模式。华侨城集团方面曾表示,上述市场动作既符合市场规律,也是遵循国务院国资委“降负债、强主业”的工作要求,是在新战略指导下进行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。